梁实秋写过《孩子》一文,谈到孩子的顽劣可恶,父母亲的隐忍钟爱,颇有憎恶孩童之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对孩子的感受和梁实秋有所不同,我不憎恶孩子,相反对他们既喜欢又崇拜。
孩子?孩子是什么呢?是刚刚还挂着泪珠旋即就眉飞色舞的小人;爸爸老师不经意的许愿孩子眼中就无限期待;成人的眼里倍感无聊的小事而孩子却大笑不止……孩子,是晶莹的泪珠、是稚嫩的心灵、是真诚的守候;孩子的世界,是无暇、是纯真、是童话……走近孩子,凝神细看,驻足聆听,会发现孩子的天地精彩纷呈、五彩斑斓。
孩子?孩子是什么呢?是那个帮助你重返童年、找回童年的神奇的人,她帮助你走在童年的路上,心中流淌着童年的甜美的歌……
我在童年读的一个个童话一直深深刻在我的心中,这一篇篇童话激发了我对书籍的热爱,三十多年来,许多的故事情节仍然记忆犹新。而当我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候,偶遇了我曾经读过的故事,那种心情就像是遇到了多年不见的朋友,虽不是“他乡遇故知”,却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那个放学回家就抱着馒头和书本“啃”的小姑娘的身影……
童年的时候,特别羡慕邻家的女孩手里的转转绳,也就是那种双线的绳子上穿一个空心的圆盘,两手捏住绳子的两端。一边转呀转一边调节手的距离,我期待的眼神和心情定格在童年的某个下午。没想到的是,孩子从隔壁的好朋友家里淘来了这个玩具,她的动作之娴熟让我敬佩不已,在她的手把手地耐心教导下,我才知道这种玩具的真正玩法和独特之处!我们还玩了很多我已经遗忘的“传统游戏”:玩“剪刀、石头、布”,我竟然常常输给孩子,她无奈地摇头,得意洋洋:“老师,你还不如我们小朋友,来,我教你!”我们玩“一米二米山,上高山”,她的羊角辫翘得老高,欢快地笑声使我恍惚:对面的小姑娘是我的同学吗?我们玩跳房子、跳皮筋、丢沙包(现在叫铁壁球)、摸瞎,一项一项重温我的童年生活……
孩子带着我去看蚂蚁,她告诉我蚂蚁群、蚂蚁窝在哪里,我硬是跟她一起花了很长时间看蚂蚁上树,才发现蚂蚁真的很有看头;她“强迫”我和她一起在小区的运动器械上爬高上低地,我克服了心中的忐忑不安爬上高高的栏杆,才发现攀爬的感觉如此之好,视野如此之宽;我们去游泳,她建议和我一起比赛闷水,我改变了多年的野派游法,大胆地把头闷到了水里,从水中跃起擦去水珠的时候,我想起了少年时代初学游泳时的几个“死党”……
坐在金帝商都的儿童游乐园,我和孩子一起做胶画,面对着卡通人物,我不知如何进行色彩搭配,虚心请教这位“老师”,她的头发扫到我的脸上,散发着洗发水的清香,她伸出小胖手,认真严肃地给我很好的建议。我想,来往的人一定会诧异我这个“大小孩”混在孩子中间挤颜料,侧目而视我这个“幼稚”的举动,但是身在其中,其乐无穷啊。拿着我们的作品,我和我的“伙伴”勾肩搭背,心满意足地回家啦!
我的孩子,是我的引路人,她牵着我的手,带着我穿越时空,重返童年,尽管回去的路有些陌生,路边的风景也似曾相识,可是因为有欢乐相伴,所以我的脚步格外轻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