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友11选修课命题论文,苦思而不得,央余代为论之,噫乎,论之论之, 余德薄信浅之人,安敢厥词以言德论信?权作真理隐去,假语存言.以题为鉴,鉴余薄陋.故始妄言于此.
中西文化是个大题目,人类四大文明始源——古希腊爱琴文明,古埃及文明,西亚两河流域及东亚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不妨让我们分条细述:
中西文化是个大题目,人类四大文明始源——古希腊爱琴文明,古埃及文明,西亚两河流域及东亚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不妨让我们分条细述: 说起西方文明,不客气的讲,在东方华夏文明还仅仅依附于几篇虚无飘渺的神话传说时,古欧洲,古西亚,古希腊已有了让世人叹为观止的文明佐证。不得不提的是希腊,作为纵向影响整体欧洲文明的圆心和起始点,希腊人有着自身标志性的文明气质和精神形态,即为探索,思考,溯本逐原。出现了诸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等一系列科学,哲学的始祖学者,与此同时,东方华夏古国的文明也同时迎来了从懵懂期向开化期成长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繁盛期,即春秋百家争鸣。有句调侃的话称"国家不幸诗家幸",其实颇为中肯,政治的分裂动荡往往是孕育文明最好的土壤。
但与欧洲及西亚不同的是,华夏的体制从诞生之日起骨子里就是内敛的,具有极强的吸附性和包容性,是所谓"天下大同",所谓"悦近来远""四海归心"等等。力求精神上的整体认同感。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此,在文明伊始就出现了夏商此类专制集权的封建帝国。这样的硬件基础,就注定了软件特性,即汉民族闭关自赏,独善其身的精神气质。在道德上则体现为两面性,对于同族的包容怜悯和对于异己的排斥打击。如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的文字狱,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皆处于早已定型的具有华夏地域特征的精神形态。
想到一个不太笑得出来得笑话,说中国人民自古就是勤劳善良的,因为勤劳,那是被逼的,要不没饭吃;善良,说穿了就是胆小怕事,要行恶也是需要胆识的。且不论编这个笑话的人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我都不得不佩服他深邃的洞察力。中华的大一统精神一方面给了国人源远流长而坚定执着的爱国信念,另一方面也无可避免地掐灭了无数闪烁个性地火花。"枪打出头鸟"抛头露面,张扬自我被视为不礼。尤其有趣地是,一方面,国人喜欢谈"我们",具有极强的集体意识,另一方面,也喜欢谈"我",具有尖锐的排他意识,故而由此演化成一种小团体形态,即在传统中国占主导的小农意识,前述的笑话即深刻反映了这一点。貌似不可调和的两种意识倾向,却能够在国人身上共存共荣,我认为这直接归因于我国起始的文明形态及约束它的政治体制。
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明,源于活水。虽然也有封建政权,但并未起到强烈的压抑人性的作用。苏格拉底在被雅典城邦处死前完全有机会出逃,但他放弃,因为他是雅典人要守城邦的法,所以欣然赴死;荷马时期的伊索,以奴隶之身,喊出了"FOR FREEDOM"的追求,并为此陪上性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古希腊犬儒派哲学家提奥奇尼斯在亚历山大大帝问他需要什么帮忙时,竟侧目相告:"好啊,只要你走开一点,因为挡住了我的阳光!"这实则映射的是政治与文化的较量。因此,不得不客观而遗憾地说,西方文明较之中华文明会更有韧性。这样的幼年必定发展为张扬而奋进地成年。众所周知,美国崇尚的个人主义使他们让自己的士兵在侵朝战争时怀装翻译成朝汉两国语言的投降书,这样的行为在国人看来绝对是难以想象和接受的。
当然,以上的个性自由的状况也不是西方贯有的常态。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扯入又一个大话题,宗教。五世纪后,西方进入了史称"黑暗的中世纪"的一千年,中世纪的一切文明几乎都与宗教直接或间接相关。基督教在公元四世纪被罗马帝王君士坦丁赋予合法性,从此开始粉墨登场,在西方的政治,文化舞台上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宗教的本质是极权和排他的,因此,在中世纪,西方文明经受了不可避免的脸谱化,学院化的冲击。直至文艺复兴,重提人性,才使得人们禁锢了千年的精神得以解放。这也正说明,西方崇尚的自由,平等早已深入骨髓,是不容压抑的。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探索自身,探索宇宙的最原始答案。古希腊有系统的神话故事,古埃及有炽烈的对太阳神的崇拜,古亚述有对雄狮和生殖的崇拜。基督教起源于犹太教,公元一世纪前后日益壮大,四世纪开始鼎盛。基督教在西方文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伟大的作品都以其为题材,如西斯廷教堂上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天顶画《创世纪》及达。芬奇的经典之作《最后的晚餐》。直至今日,西方人的潜意识中都有一个神的框架。
与此对照,仍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华夏文明从史前发展至今,从未出现过集中鲜明的宗教偶像,甚至是倾向也几乎没有。中国的神多而杂,且各司其职,五花八门。国民所谓的烧香拜佛,我不认为这是宗教行为,因为这种虔诚多出于功利的目的,并无底层的精神基础。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概念,儒教。将儒划定为中国的宗教到底合不合理,我无权置喙。但有一点,儒道确实在中国起到了一定的宗教作用。它对人们精神的烙印是潜移默化的,但始终依附于人的自我意识而发挥。正所谓西方人是"神律",而中国人则是"自律",因为这样,我们喜欢的时候可以 开口提笔动辄"子曰诗云",不喜欢的时候也可以"打倒孔家店"批斗"孔老二"。儒教是客观存在于中国人心中的,而西方传统宗教是纯主观的,是忘我的,这应该是二者最本质的区别。
最后谈谈宗教作用于道德领域的化合反应。我始终认为仅从精神层面看宗教,则信仰是完善人格不可或缺的部分,抛开宗教的束缚人性的繁文缛节,信仰应是一切道德的前提。重提自律和他律的问题,有神同在和神不知鬼不觉的心态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故不客气的说,个人认为相对于西方,国人的行为是没有道德界限的,包括上限和下限。
还听过一个有意思的说法,中国是最好统治也最不好统治的民族,原始是中国无宗教,故而谁的话都可以听,谁的话也都可以不听。有点戏谑的论调,但却揭示出宗教或说信仰对一个民族不可忽视的强大凝聚力。
宗教和道德对人类社会如同一对严父慈母,宗教挥鞭,道德去教化,舍一不能成其二。中西方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意识形态的本质区别,绝非几段扁平的文字可以阐释得清楚的,以上仅就个人看法略作简述。
|